- · 《西安财经大学学报》数[04/30]
- · 《西安财经大学学报》期[04/30]
- · 西安财经大学学报版面费[04/30]
- · 《西安财经大学学报》投[04/30]
专访上海财大余典范:应支持重点企业“订单式(2)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证券时报记者:产业工人的流动性如何?原因有哪些? 对于第一个问题,我们应该支持重点企业以“人才订单”定向委托培养亟需关键岗位的高层次人才
证券时报记者:产业工人的流动性如何?原因有哪些?
对于第一个问题,我们应该支持重点企业以“人才订单”定向委托培养亟需关键岗位的高层次人才。同时,新赛道中许多新的高级岗位人才来源于相应产业人才的转移,如智能网联汽车的员工很多就来自于燃油汽车产业,人工智能人才很多源自计算机软件领域,因此,提供相应的技能培训项目对创造高质量的人才、解决增量人才不足的问题就显得比较重要。政府相关部门应联合行业协会、大学、企业制定培训项目,建立相应的职业发展中心,帮助高级管理人才和工人培训和再培训,满足新的市场需求。
余典范:近年来,产业工人“高不成、低不就”的结构性问题依然比较突出。产业高端领域的人才缺口依然很大,如《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发展报告(2020-2021年版)》显示,目前我国集成电路人才缺口超过20万人,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方面的人才供给也严重不足。
证券时报记者:近几年来,针对产业工人稀缺的情况,国家层面、各地以及企业等方面都推出相关举措,在您看来,效果如何?
同时,全社会对于产业工人的社会地位、技能发展通道等的认知和认同也还需要一定的适应过程,只有上述条件形成全链条的协同,才能从根本上缓解产业工人短缺的问题。
应切实破解产业工人住房、子女教育等难题
余典范:制造业数字化是制造业升级的必由之路,其对劳动力的影响也是结构性的。制造业数字化会通过提高生产率,减少对低级别的、程序化的、传统的任务以及重复性生产环节的依赖,对低技能动力形成替代应,但同时也会创造一些高技能的工作岗位,对高端劳动力形成创造效应。
因此,我们首先需要重视低技能劳动力技能水平的提升,增加低技能劳动力培训等的政策供给。政府需要积极援助失业人群,建立低技能劳动力再就业培训制度,同时通过开展技能大赛、实施技能方面的补贴、税收优惠等措施激励其向高技能劳动力转变;此外也应创造机会促进其向传统与新兴产业相结合的业态转移,适应数字化对低端劳动力升级的需求。
目前,新的技术、新的商业模式对经济冲击较大,这些新领域吸引了大量的资源包括产业工人的涌入。在产业层面,一些新兴服务业业态吸引了不少弹性工作人员的转移;在区域层面,数字经济等新经济发展较好的东部沿海地区依然是产业工人流入的重点,东部和中西部的“数字鸿沟”的存在也导致了劳动力“东南飞”状况的持续性;在就业岗位上,更为灵活和自由的工作环境、不低的收入也使得较多的产业工人青睐于“零工经济”领域。
文章来源:《西安财经大学学报》 网址: http://www.xacjxyxb.cn/zonghexinwen/2022/0822/8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