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将战疫元素、凡人微光融入情景讲述、舞台剧,

来源:西安财经大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9-2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出席今天开学第一课的,不仅有上海财经大学的新生,还有上财附属杨浦区国安路小学、上财附属初级中学、上财附属中学以及上财附属北郊高级中学的师生代表。 作者:吴金娇 通讯


出席今天开学第一课的,不仅有上海财经大学的新生,还有上财附属杨浦区国安路小学、上财附属初级中学、上财附属中学以及上财附属北郊高级中学的师生代表。

  作者:吴金娇 通讯员刘洋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何担当复兴大任,成就时代新人?其实,榜样就在师生身边。

? ? ? ?图片:上海财经大学

现场还举行了上海财经大学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教育基地成立仪式。上海财经大学党委书记许涛、校长刘元春与上财附属杨浦区国安路小学校长卞松泉、上财附属初级中学校长秦娟、上财附属中学代理书记刘彤、上财附属北郊高级中学书记陈雪斌一同为基地按下启动键。

上海财经大学作为中国现代历史上第一所商科高等学府,于1921年从南京东迁上海,正式创建上海商科大学,开启了百年初心的奋斗历程。在今天的开学第一课上,上财学子还以情景舞台剧形式再现学校第一个党支部成立的历史场景,展示了77年前学校师生随时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远大志向,从此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星星之火开始燃烧。

今天开讲的开学第一课以上海疫情防控中的感人故事与青春力量为案例,邀请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院长宁光院士、副院长毕宇芳教授,上海民族乐团团长罗小慈与青年演奏家王音睿、俞冰,与上财师生共同演绎。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同上一堂课,打造育人“同心圆”

校史故事、战疫细节融入大思政课

上海财经大学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教育基地强调大学引领,五校联合,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育人为本、一体建设原则,为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贡献“上财力量”,教育引导学生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编辑:储舒婷

今年3月上海发现本土疫情,在抗击新冠疫情的战场上,就有大量医生人员冲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大量辅导员逆行而上,守沪校园。

“涓涓不塞,是为江河;源源不断,是为奋斗;生生不息,是为中国。希望同学们在未来四年的大学生涯里,身心健康、志存高远、淬炼成长,不负自己最初的梦想、不负家庭的期望、国家的培养,成为担当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今天(9月17日)上午,上海财经大学2022级新生开学典礼举行,5074名新生共同聆听“开学第一课”。

紧扣“担当复兴大任 成就时代新人”这一主题,课程分为“疫情防控的青春守护”“时代新人的精神塑造”“匡时青年的百年奋斗”三个篇章,以情景讲述、舞台剧、视频展现等生动形式呈现了新时代青年的历史使命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责任编辑:樊丽萍

“广大青年要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许涛勉励大家,以“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为时代新人划定了路径。

他说,所谓立大志,即把握人生方向。远大志向是人生航向的“指明灯”,要有崇高的理想信念,牢记使命,自信自励。所谓明大德,即擦亮青春底色。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要锤炼高尚思想品格,崇德修身,启润青春。成大才,练就过硬本领。大志非才不就,大才非学不成,要有高强的本领才干,勤奋学习,全面发展。担大任,意味着肩负历史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要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讲求奉献,实干进取。

“青年从来不是时代的过客、看客,而是担负使命、扛起责任的先行者、实干者,要成为时代新人就是要凡事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许涛从新时代赋予青年的新使命谈起,当代中国青年是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一代,生逢盛世,肩负重任。

青年从来不是时代的过客,当代青年与新时代同向同行

“对中国青年来说,要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学业全过程、融汇在事业追求中。”许涛寄语新生,青春因报国为民而更加瑰丽,青年因使命在肩而更显勇毅。正确认识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正确认识个人价值和国家需要,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必将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

文章来源:《西安财经大学学报》 网址: http://www.xacjxyxb.cn/zonghexinwen/2022/0920/876.html



上一篇:山西财经大学编写《我的百年家族史》入选全国
下一篇:安徽财经大学副校长张跃军,被查

西安财经大学学报投稿 | 西安财经大学学报编辑部| 西安财经大学学报版面费 | 西安财经大学学报论文发表 | 西安财经大学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西安财经大学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